人文自然纪录片《大国之树》挖掘珍稀树种背后故事内容情绪共鸣引新思考
随着快节奏的发展,放慢脚步、对话自然变得难能可贵,尤其是与自然打交道的工作,更考验人们的长久心态与坚守决心。近日,由腾讯新闻出品,夏至工作室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制作的人文自然纪录片《大国之树》在腾讯新闻平台热播。节目中,水哥王昱珩作为“寻树官”走访云南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等地,通过了解望天树的发现过程,认识中国雨林历史;在橡胶树的种植发展下,探讨人类与雨林、自然共生的长远意义;在武夷山茶种的保护与开发中,感触自古以来自然的馈赠......水哥在感知中国珍稀树种的路上,总有一群认真可爱的人陪伴讲解,分享自己与大国树种的故事,为观众传递了“在年轮中寻得意义”的人文精神内核。
大国树种背后历史深远意义不凡老一辈坚持科研坚定责任坚守初心
《大国之树》“独辟蹊径”地将视角对准人们生活中熟悉的自然树木,又巧妙地结合珍稀树种科普将大国故事娓娓道来。在第一期“了不起的大树”中,观众跟随水哥的走访脚步来到云南西双版纳,这里有中国热带雨林标志性的顶级树种——望天树。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现已85岁的研究员裴盛基,早在1975年就参与了望天树的树种鉴定。正是因为在西双版纳发现了望天树,国际上才认可中国存在热带雨林。裴盛基不仅见证了中国雨林的“发现过程”,也以自身的科研精神、使命责任感为年轻人传递着树种科普与保护的现实意义。
和裴盛基一样用自己的职业生涯为珍稀树种做贡献的,还有80岁的武夷岩茶育种专家罗盛财。《大国之树》第三期“南方有嘉木”走进福建武夷山,带来了关于“茶树品种王国”的诸多秘事。武夷山自古就有非常多的原生种质资源,即奇种,一代代先民从奇种里挑出好的品种进行培育,再继续互相杂交培育出更多名丛。随着市场和大众喜好的不断变化,经济效益不直接的奇种被淘汰,衍生出了更多品种养护研发需求。罗盛财和自己的课题组从1978年开始,就对武夷山名丛进行了搜集保护,防止种质灭绝,同步还亲自上山寻找更多野生茶,为产业增加古老的优良基因。把自己奉献给武夷山的罗盛财,用近60年的光阴证明了“人生是短暂的,事业是无限的”。
平凡人物匠心钻研续写树种故事多元视角输出生态保护长远意义
当老一辈的科研学者们,用脚步和经历丈量自然年轮的痕迹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着不朽的人文底色,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工程师董金龙就是其中一个。从青藏高原转而在热带雨林环境生活工作的他,因为做长期的雨林动态监测,硬盘存了几百G的物种照片,用将近十年收集了200多个种子,重复的工作并不妨碍董金龙继续深入挖掘自然的奥秘。
同样学着敬畏自然,与雨林共生的还有巴飘寨村民布鲁都。天然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并称为四大战略物资,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的稀缺性资源,橡胶在西双版纳的种植一直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只有顺利成活并且产胶,人们才有赖以生存的资源,这就是《大国之树》第二期“和雨林共生”带来的生态保护议题探讨。布鲁都目前正在西双版纳基诺山从事雨林保护的工作,从早期的不被村民理解,到现在带动村民一起重视生态保护、开发多元产业升级,布鲁都一直在努力。另一边福建武夷山的游玉琼,作为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在节目中向水哥展示着不同的茶香与茶味,分享了自己研发的金佛,还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玉琼。在很多常规观点看来,女生成家后应该倾斜家庭,但游玉琼主动拜师学习,坚定传承茶艺文化,39岁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至今仍是入选的唯一一位女茶人。
水哥在《大国之树》中曾感慨道:“这就是可爱的人,在做一件可爱的事情”。诚然,这群可爱的平凡人物,在不同的地方、领域、岗位面前,坚守着和自然生态共生并存的规律,坚持着匠心科研的品质,坚定专业领域的钻研恒心,才能让大国树种在价值与意义中求得可持续发展。由腾讯新闻出品、中国农业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大国之树》正在腾讯新闻平台热播,让我们跟随节目的镜头打开更多的树种故事篇章,感知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人文故事,在年轮中寻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