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演六城转播千里共赏《苏堤春晓》
17组高大的多媒体屏风在开阔的舞台深处,徐徐展开流动的画卷,构成充满宋韵古意的“当代多媒体守旧”;半台华衣锦服的官员大臣和端坐台中央的宋神宗;一袭白袍的苏轼,特立独行地潇洒上台,这位“北宋公务员”的一生,便在这春光中娓娓道来。
近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杭州演艺集团共同出品的话剧《苏堤春晓》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
北京首演同时,国话“第二现场”六城联动同步转播。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乌镇,身处不同城市的观众,通过“科技+艺术”结合方式,千里共赏一个别具一格的苏东坡。
■创新舞台空间打造视觉盛宴
《苏堤春晓》主创团队用考究的方法,实证的勇气,在庞杂的历史材料中找寻东坡,对他两次在杭州为官的故事加以浓墨重彩,并将其笔下脍炙人口的诗词穿插剧中。舞美设计和视觉设计团队大量汲取宋代留给后世的文化瑰宝,将中国式演剧观和中国美学精神,带入亦真亦幻、浩然大气的时空当中,形成创新的舞台空间和视觉表达。
《苏堤春晓》的舞台给人极为开阔的感觉,不仅取消了两侧的幕布,而且台口扩到18米宽,演区宽度将近40米,极大拓展了舞台空间。整个舞台依照宋朝规制打造了30米青砖铺满,台上没有多余道具,只有四十多把宋韵质感的座椅。舞台背景用了17组9米高2米宽、可向前推进的多媒体大屏风,构成超大超宽的舞台视觉主体元素,如同中国戏曲中作为背景用的底幕。这超大屏风由高清LED和全息纱幕两层介质叠加,每一块纱幕都是一幅竖轴古画,组合在一起又成为横轴古画,流动的宋代市井之景就在其间徐徐展开,延伸到舞台两侧,简约而充满灵气。同时,可透视的纱幕,既体现出立体山水,也可以多层次呈现出纱幕后的人物,巧妙地让人景相融,让舞台充满丰富变化。
■亦庄亦谐的苏东坡令人耳目一新
“若不为官,可快意江湖;既已入仕,当济世安民。”“我初心如是,老亦如此!”在这写实与写意、古典与当代交融的舞台上,辛柏青以张弛有度的状态演绎苏东坡,婉约豪放并重,悲喜交集成趣,亦庄亦谐成行,打破种种框架,不断解构不断戏谑,在插科打诨、嬉笑怒骂间展现一生境遇,既很风流又有风骨,既很通俗又很脱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惊喜感受,赢得了观众们的高度认可。正值清明假期,苏轼口中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引得现场观众也思念起逝去的亲人,不禁潸然泪下。
“不要想我,好好工作噻!”苏青饰演的王弗以四川话的泼辣俏皮,将她对苏轼的嘱托娓娓道来。吴彼饰演的欧阳修精神矍铄,风趣幽默,展现千古文人之风。苏辙、苏洵、司马光、王安石、曾巩等一众文人登场,千年宋韵风雅扑面而来。程夫人、王闰之、王朝云等一众女眷,以及男演员反串的高氏与曹氏,都各有光彩,构成这幅画卷中亮丽的风景。
■独特艺术手法让人笑中带泪
开放的非线性叙事、流动的多层次空间、自由的跨时空表达、妙趣横生的台词和表演、充满假定性和游戏感的舞台、融汇古今的独特艺术手法,让《苏堤春晓》中常出现令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
如苏轼被贬黄州,心情冷寂,发着烧在雨中独自泛舟一场戏,随着苏轼心有所想,让他“不思量,自难忘”的亡妻王弗登上小船,二人互诉衷肠;和他政见不同的王安石、司马光也纷纷登船,三人共执一根拄杖,各抒己见;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和书童也赶来上了船……演员们诙谐灵动、充满游戏感的表演,承载起复杂的关系、事件和情感。有着“上帝视角”的观众被这一幕幕逗得忍俊不禁,但同时又忍不住为之感触落泪。
■观众盛赞作品巧妙又高级
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们的盛赞,演出谢幕时掌声不断。中国儿艺演员曹力尹认为,“导演不仅在阴阳之间架起了情感交流的桥梁,还为时间、空间以及现实与想象世界打通了多条隧道,让演员们在情境内外自由切换。舞美灯光简约、干净,道具的运用继承了中国戏曲虚拟性的表达方式,巧妙又高级。虚实相生、举重若轻的整体舞台呈现非常令人惊喜!”
摄影师塔苏赞叹道:“这部戏呈现出了独特的‘生死观’。当已逝去的爱人、父母、朋友,在半梦半真中登场,又在将醒未醒中挥手作别的时候,思念诚然如潮水般奔涌,可更多的则是心安和坦然。这一点在我看来是属于古典中国的终极浪漫,也是现代语境结构下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最永恒的浪漫。在《苏堤春晓》中,故人的穿插往复编织且丰满了苏轼的一生,我们很难不相信正是这种生死的纠葛也最终塑造了一个伟大、可爱、真实且真诚的苏轼先生形象。”
媒体人王珏评价道:“难得的是《苏堤春晓》的分寸感,对官场沉浮的慨叹,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对人生际遇的奈何,在剧中都有呈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剧呈现的艺术风味,那便是雅趣。《苏堤春晓》有着中国文人的审美追求,也有着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在嬉笑怒骂间,百态人世。在对酒当歌中,恍然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