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妈妈打大的女演员
上周六我飞到云南大理参加芒果新综艺《是女儿是妈妈》的看片,地点在一个很有意境的小院,当时大理的天还没有黑透,正值一天中的“蓝调时刻”,这大概是我经历过的最有氛围的一次看片。
看片前半部分是很开心的,直到陶昕然一家的部分播出,我下意识攥紧了衣服。
因为女儿何陶表现好,陶昕然和妈妈陶跃娣决定送给何陶一个礼物,于是一家人来到超市。
何陶本来想要买积木,到了超市又被水粉画吸引,这时候姥姥拿起一本算术题册说“这个蛮有意思的”。这个话术蛮典型的,很多家长会以“送礼物”为由,硬塞给孩子一套练习题。
小孩子当然不喜欢数学题册,所以何陶继续找自己想要的礼物,这时候姥姥陶跃娣开始催促,说已经五点半了,她要回家做饭。
何陶在一声声催促下走到玩偶区域,看到了一个鲨鱼玩偶,姥姥先前一步说:“家里娃娃太多了,这个不能买!”
何陶蛮懂事的,她听得进大人的话,并没有较真儿买玩偶,但这时候姥姥再次发话“我还有任务(回家做饭),我可不陪你玩了”,说完拍板决定今天的购物行程到此为止:回家!今天不买了!
见何陶没有要走的意思,姥姥又说“待会儿谁吃饺子谁做”,变相催何陶离开超市。
最后姥姥陶跃娣表情严肃,对何陶说:“抓紧时间回去!”
陶跃娣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的,她说如果什么事都顺着孩子,那孩子很有可能没有抗挫能力,长大了遇到困难怎么办?
哎。这个片段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家买新房子,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想要自己装饰房间,我妈答应了,前提是我要考到前三。
那是我最认真对待考试的一次,最终拿下那年期中考试第一名。一个周六下午,我妈带我走进商场,当我看到货架上塞得满满当当的玩偶,几乎是用语言形容不出的兴奋,我觉得这个好看,那个也可爱,挑花了眼。
我妈逐渐变得不耐烦,“你买个东西怎么能这么慢,你以后考试也这么慢吗”,连环质问让我加快了挑选过程,最后选了三个玩偶走向收银台。
但收银员告诉我们,小熊手上应该有一个蜂蜜罐头,我拿的这个小熊的蜂蜜罐头掉了,让我换一个。这话一出,我妈马上冒出了一声长叹说“你选的时候都不看的吗?你以后考试也这么粗心吗?”
我拿起小熊快速跑到玩偶货架,快速拿起一个新的,过程中紧张害怕,以及冒出一个念头——不想要了。
回家路上,我妈一直在念叨,说我怎么不知道把这个劲头用在学习上,类似的话来来回回说。回到家后我拿出玩偶,突然不喜欢了,不是对这三个玩偶不喜欢,是对所有玩偶的不喜欢。我打从心里觉得,可能我不配拥有它们。
后来这三个玩偶被我放在窗帘后面,高中毕业那年将它们和成摞的试卷题卖给了废品站,一共卖了21块5。
我马上就要30岁了,从来没有主动买过玩偶,也没有在任何玩偶货架前停留过,我总说:我不喜欢。
前几天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做客,我给孩子准备了两个玩偶做礼物。头天晚上我默默看了好久,我觉得它们真的很可爱。那一刻我在想,如果我做了妈妈,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开开心心选自己喜欢的,我要保护她的天真,尽一切可能。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陶昕然,我甚至觉得现在的陶昕然,就是我以后当了妈妈的样子。
陶昕然的妈妈陶跃娣当了三十年老师,下意识认为老师的孩子要各方面拔尖,所以陶昕然从小被严格要求,有一次她考了98分,得到的不是夸奖,而是“那两分怎么丢的”的质问和来自母亲的抽打。
在旁人眼中还不错的成绩,在陶跃娣眼中是不应该的。陶昕然说小时候经常会因为“还不错”的成绩挨打,妈妈拿着去了叶子的竹条打她,她疼到哭出声又会被呵斥“不许哭!”
陶昕然讲这段的时候我并没有哭,让我落泪的是她讲完这一段之后眼中噙着泪,强撑着挤出了微笑。
她似乎仍然无法很好面对儿时的经历,她没有办法释怀,但她是成年人,她在下意识地用并不自然的微笑去掩饰、去化解、去装作不在意。
陶昕然当了妈妈之后,一再告诉自己不要用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去对待女儿。说完这句话之后她加了两个字:绝不!
所以在超市选礼物的时候,她告诉女儿:如果你想买和玩有关的礼物,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选你喜欢的。
她坚定地站在了女儿这边,在姥姥不断催促的时候,她会告诉自己的妈妈,你不要这样,你让她自己好好选。
陶昕然认为既然大人让孩子自己选礼物,那就给足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她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超市那么大,孩子那么小,她怎么会一上来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呢?如果让孩子快速、不能犹豫地选礼物,这还是大人给出的承诺吗?
不只是选礼物这一件事,在很多生活细节中,陶昕然都在尽力让女儿拥有一个可以治愈一生的童年。
女儿想要包草莓馅和榴莲馅的饺子,她没有制止,而是满心欢喜地看着女儿。
姥姥觉得女儿吃饭太慢,她会为女儿说话,认为环境可以改变人的行为。
在女儿难过想要大哭的时候,她告诉女儿,妈妈在难过的时候也会哭,妈妈理解你,你哭一哭会舒服很多。
陶昕然在讲这句话的时候落泪了,我觉得她不只是在讲给女儿听,也在讲给那个童年没那么快乐的自己听。陶昕然在养女儿的时候,也在重新养自己。
陶昕然不是没有叛逆期。
她凭借《甄嬛传》安陵容一角大火之后,很多人问陶跃娣是如何培养女儿的。陶昕然告诉妈妈:我的成功是因为我自己,不是因为你的教育。当时陶昕然25岁。
14年过去,现在陶昕然39岁,她开始认为自己不应该讲这句话,她在思考这句话是不是伤害到了妈妈。
如果我在前几年看这个节目,我一定不理解陶昕然,但我现在可以懂得她的心情。
绝大多数人要经历三个人生阶段:融进家庭、逃离家庭、再次融进家庭。
第一阶段是我们还未拥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全靠家庭灌输;第二阶段是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过程中会质疑家庭,甚至想要离开家庭组建自己的生活秩序;第三阶段是我们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家庭,需要父母的帮助而不得不融入原生家庭,同时我们的人生经历在不断累积,开始理智看待父母、家庭和人生。
我在看片会上问陶昕然是什么时候和妈妈和解的。她说一是因为她生了孩子,需要妈妈来帮她带孩子;二是因为妈妈前些年生病,妈妈需要她的帮助;三是因为她随着年纪增长开始理性看待原生家庭,妈妈生她的时候只有24岁,她生何陶的时候32岁,如果让她在24岁养育一个孩子,她不见得会比妈妈做得好。
确实是这样的。
陶跃娣的教育方法确有不妥,但我们也得承认,有时候父母要求一个女孩子好好念书、在最基本的道路上装满底气,这已经是一种幸运。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吸血鬼式的父母,我身边就有一个同学,从高中开始每年暑假不是做双眼皮就是拔掉智齿让脸变小,她妈妈希望她长大嫁到富贵人家,所以要优化外貌。可是老话说,别人有不如自己有,以及现在一直在讲的是,婚姻并不能让女性获取真正意义上的人生飞跃。
我一直觉得我妈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也承认她让我真真正正地拥有了很多朋友。我的朋友们很喜欢去我家吃饭,因为我妈会做一大桌子菜,会笑脸相迎给我们端水果,会告诉我的朋友“就是添双筷子的事”,不让她们有心理负担。
因为我姥姥对我妈非常严格,她小时候不能去其他同学家玩,同学也不能来家里找她,每次同学来找她玩,姥姥都会变得极其严肃,所以我妈希望给我一个轻松的环境,让我开开心心和朋友在家说笑。
这是我大学毕业那年我妈告诉我的,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哭了。那时候我才知道,我妈在养我的时候,也在弥补自己小时候的遗憾。
我妈和我
我和陶昕然一样,没有办法认定妈妈是绝对错误的。妈妈们确实有不妥当的地方,但那也许是她们在二十多岁时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了。
换个角度来讲,我们这一代人当了妈妈,教育理念就一定绝对正确吗?我想谁也做不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完全不出错,“当妈妈”这件事本就不存在满分答卷。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妈妈,也没有完美的母女关系,更无法评判母女关系中孰对孰错。我们只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认知中尽最大努力去养育下一代。
《是女儿是妈妈》中其他三对母女也呈现了这种关系。
王珞丹的妈妈谢红武很可爱,擅长给女儿情绪价值。
为了给女儿过生日,谢红武提前一天跑到蛋糕店做了个蛋糕,上面写着“公主”。然后起大早做了一桌子菜、准备了漂亮的公主头纱、提前下载好歌曲给女儿唱生日歌。
王珞丹已经40岁了,但妈妈依旧宠爱她如少女。不是所有人到了40岁都能被妈妈当孩子看的,甚至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如此隆重的宠爱。
但王珞丹和谢红武之间也存在矛盾。
王珞丹一直觉得妈妈缺少边界感。此前谢红武经常不打招呼就飞到北京看王珞丹,推门而进,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收拾王珞丹的家。
王珞丹常常感到头大,因为她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生活秩序,但妈妈总是打乱这个秩序,导致她的家变成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她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甚至是拍戏要用的戏服。
王珞丹说她为了防止家里被妈妈乱收拾,后来在家里很多地方贴上了便签,上面写着“妈妈不要碰”。
媒体看片的时候,谢红武承认自己之前确实是个不太有边界感的妈妈,她觉得女儿都是她生的,娘儿俩还分什么你我。她上了《是女儿是妈妈》才意识到,即便母女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也需要留有边界,因为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
王珞丹和谢红武谈不拢的话题还有“结婚”。
谢红武知道女儿很幸福,但她依旧希望女儿早点成家,母女之间的气氛经常因为这件事变得尴尬。在这一点上,谢红武是很多母亲的缩影,她知道女儿的单身生活有多么自在,但心中仍有很难改变的“女性社会时钟”。
欧阳娜娜一家的关系非常紧密,妈妈傅娟是她的贴身工作伙伴。
其实我觉得“大管家”这个词和傅娟更符合,她要管所有女儿的大事小事,今天照顾娜娜,明天陪伴妮妮,后天又飞到娣娣身边。
有亲密的家庭关系自然是好的,家庭是人类最原始的底气。
但是站在妈妈的角度来看,将人生全部投入在孩子身上,自己的人生光芒便会一再削弱。
傅娟的妈妈就是这样的母亲,一辈子为孩子操劳,所以在母亲去世时,傅娟为母亲办了个展览名叫《你好,于荣桂》,这是她受《你好,李焕英》的影响,她觉得妈妈要有自己的名字、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但傅娟也成了无限付出型的妈妈,她一再为女儿们投入,以至于将自己排在后面。
节目中很令人感触的一幕是傅娟提到她第一天录制节目时感慨万分,她坐在化妆台前被精心塑造,那一刻她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在人生中扮演自己,她一直在以“欧阳娜娜的妈妈”这个名义生活。
所以傅娟上《是女儿是妈妈》的目的之一,是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节奏,女儿们长大了,她需要把更多关注点放在自我身上。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和家人过分亲密甚至在工作中和家人成为同事,时间长了极有可能产生过度依赖心理。
欧阳娜娜非常依赖妈妈和姐姐。工作中,只要有妈妈在便万事大吉;生活中,只要姐姐在身边,空气里都是粉色泡泡。
有一幕是欧阳娜娜和姐姐一起卷头发,姐姐去忙别的,欧阳娜娜便一直在喊“姐你来陪我”。
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看似是无暇的,但冥冥之中对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有影响。亲密关系永远要分多面看,因为足够复杂才能构成亲密网。
赵晓棠和妈妈岳彩晶的相处模式像姐妹,两人一见面就开始聊衣服、聊减肥、聊美妆,岳彩晶甚至可以和女儿一起穿上搞笑的母女装。
但赵晓棠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她是跟着奶奶长大的,以至于她现在习惯了一个人,哪怕大家都在北京,她也坚持独自租房住。
她为什么和妈妈相处时那么“有节目”,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那么亲密”,她需要制造热闹去填补她与妈妈之间的距离。反观欧阳娜娜家,大家什么都不用准备不用做,因为足够熟悉非常亲密。
所以看似欢快的母女,也会因为过往故事在大家心中产生一些亲情壁垒,每一段关系中都会有好的那一面,也自然会有不那么容易放在明面上讲述的一面。
《是女儿是妈妈》非常真,因为它对准的是母女关系,是亲密关系中最紧密、最复杂、最微妙的一种。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都在经历,没有办法去伪装或是逃避,母亲和女儿的情感羁绊,几乎是贯穿我们一生的。
在这档节目里,我最大的感受是明星不再是明星,她们在妈妈面前和我们一样,会难过、愤怒、开心、不忍……这就是母女关系的神奇,它让我们都变成最普通的肉身,卸下一切光环,回归到人类最原始的感受与诉求。
同时《是女儿是妈妈》让身为女儿的我放下很多执念和焦虑,我发现大家都一样,母女关系不会因为女儿是明星或者其他外在原因而变得完美无瑕,不管是谁,不管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面对母女关系一定是被很多情感包裹着的。
《是女儿是妈妈》在让我们以第三视角更冷静地去看待这层关系,你会发现母女关系是我们人生议题中最重要最沉重的一课,每一个时代里的母亲似乎都想尽全力去做一个好母亲,但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产物”,我们只能做到认知范围内的好,做不到宏观意义上的好。
就像我们总是在谈及的“原生家庭”,其实它和“母女关系”是一样的,没有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的父母和所处的成长环境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完美的亲密关系和关系土壤,是求不来的,它甚至不是稀有物,而是根本不存在。
我们能做的只有用最朴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和妈妈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不要想着一定要去解决什么,有些问题也许根本无法解决。
大家都一样,在漫漫人生路上和妈妈相拥、争吵、质疑、理解……这是亲密关系赋予我们的复杂情绪,但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之一。
这就是了,一个远超过真人秀意义的社会议题。我们将如何面对妈妈、如何面对女儿,会花掉一生的精力与智慧去寻找最贴近正确答案的答案。
欢迎大家投稿自己和妈妈/女儿之间的故事,被选中者(以象女士回复为主)将会和《是女儿是妈妈》官微联动,并得到礼物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