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激情赋予经典作品新的生命力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60周年庆典演出将于4月13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与各位观众见面。与演出一同推出的,还有陈列着不同时期珍贵剧照的《白毛女》60周年主题展,期待大家能够前来见证舞剧问世以来的历程。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共同回首峥嵘岁月,领略西方芭蕾艺术与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红色经典。
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照。(上芭供图)
60年前,《白毛女》诞生在“上海之春”舞台上,直至今日仍是上海芭蕾舞团常演不衰的扛鼎之作。这部讲述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用真实的历史和浪漫的情感感染了几代中国人,是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看家戏”。透过《白毛女》,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早期芭蕾艺术家对芭蕾民族化的热忱与努力。从古典芭蕾中的公主、王子到《白毛女》首次民族化尝试,如何既运用芭蕾语汇,又吸取中国民间舞、传统戏曲和武术之长来丰富表现手法,让芭蕾这门外来艺术被更多中国观众接受,其背后的付出是巨大的,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作为第一代“王大春”扮演者,我很喜欢这个在风雨中成长起来的角色,他有着农民的质朴,也有面对恶势力时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品质。最初创排《白毛女》,我只有21岁,为了让作品更加扎实饱满,我们在《白毛女》编导之一胡蓉蓉老师的带领下离开了喧嚣的城市,前往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民同吃同劳动。起伏的山脉、绵延的土地、蜿蜒的流水……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奋力拼搏,才有了我们如今美好的生活。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与角色灵魂的触碰,渐渐地走近“王大春”,成为了“王大春”。主创团队不止一次前往北方采风,走访当地民间艺人,拜访抗战时期的干部、群众,倾听他们的革命故事,正是大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就了这部久演不衰的经典佳作。
60年来,《白毛女》已演出2000余场,一代又一代优秀演员为《白毛女》付出了青春和热情,一代又一代观众也因《白毛女》与芭蕾结缘,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从第5届“上海之春”到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一代《白毛女》剧组的演员们已不再年轻,但舞台上的“白毛女”形象愈发具有生命力。旋转的舞步激荡起岁月的涟漪,每一个波纹都诉说着背后的故事。一个角色,数十名演员,跨越六十载春秋,《白毛女》不仅仅是一部芭蕾舞剧,更是一场与时代酣畅淋漓的对话。
60年来,《白毛女》的传承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本身,更是一份初心的坚守、一种精神的延续、一份责任的担当。用最优秀的演员传承最经典的作品,再用最经典的作品培育、熏陶每一代演员,成为了上海芭蕾舞团的优良传统。在此次上演的《白毛女》青春版中扮演主要角色的青年演员许靖昆、冯子纯、郭文槿都只有20岁出头,他们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接力棒,通过对《白毛女》的演绎展现青春与激情,在新时代不断赋予经典作品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当舞台上雪花飘落,熟悉悦耳的旋律再次响起,这台经典作品将带领观众一同致敬经典,感恩时代。文艺工作者曾经殚精竭虑付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从“上海之春”出发,一路走到“国际舞台”,经过了筚路蓝缕的努力,最终积淀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家底”,向世界展现出来自中国芭蕾原创力量的自信自强,激发起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作者为著名舞蹈家、第一代“王大春”扮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