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生活 > 微博 >

青春剧如何注入“硬核”现实主义

时间: 小采 微博

由杨紫、范丞丞等主演的90后青春群像时代剧《要久久爱》播出后反响热烈,前日,剧组主创走进校园与专家学者展开研讨会,围绕着剧集的故事立意、艺术手法、影视创作使命、社会价值等多方面展开了多重维度讨论。

电视剧《要久久爱》自播出以来,因其独特的暖愈气质和高度的真实共鸣受到广泛热议。剧集以双线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一段横跨时空的情谊,描摹出时代变迁下年少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刻画了一组真挚可贵、富有时间重量的青春群像,开创了中国青春群像时代剧的范例。该剧播出以来,迄今为止有效播放量已突破15亿大关。

让“90后”通过一部剧去照见自己的影子

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认为,能让“90后”通过一部剧去照见自己的影子,就证明《要久久爱》这个创作集体是真正的在履行时代命题——艺术可以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仲呈祥认为该剧集中体现出来一种很可贵的哲学意识——“反思”:剧中17岁和30岁的时间叙事是非常高明的、智慧的、有远见的选择,通过反思对比才能见自己。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张德祥盛认为,《要久久爱》真正抓住了90后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展示了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这个作品是了解一代人的一个窗口。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从三个角度深度阐述了剧集的艺术价值:结伴青春、三重叙事、暗恋审美。他认为以非利害关系的纯友谊作为写作主题,是当前电视剧中不多见的;双线、悬念、游戏叙事都运用得十分极致,创作特点十分鲜明;而关于暗恋的叙述,主创引用了中国古代经典传统爱情的叙事方法——纯爱美和朦胧美,并以梁祝类比剧中的美好感情,同样使人动容。

把青春题材作品重新做了新的极致化尝试

播出平台优酷副总裁谢颖认证了剧集的口碑热度双爆款,认为《要久久爱》坚持现实主义主题接口,其鲜活生动的叙事和价值观的引领都是剧集创作上守正创新的一个体现。

监制杨超回顾创作历程,坦言观众反馈中的回应和讨论,恰恰是当初自己面对的难点。杨超提到讲故事的过程难点颇多:硬核的现实主义能否在青春剧中成立呢?虽然有过纠结,但仍然坚持注入现实的成分,把口碑支撑点放到了最后;双线叙事如何清晰呈现呢?于是和导演、剪辑花了三天时间把100多个接口全都做到了缝合。“很欣喜的是,观众读懂了。”

制片人张骏分享了《要久久爱》的创作立意和意图:“这个项目的发起和创作全过程,我们始终想呈现出专属90后的群像作品,我们觉得每一代人独特青春成长都应该被记录,可以通过剧集找回自己青春的样子。国产电视剧不乏优秀的青春题材作品,《要久久爱》的成功是因为我们把小众题材又重新做了新的极致化尝试。”

演员将自己定义为每个人青春里的熟悉形象

演员王乾越谈及演绎难点,青春时期的时间线并非连贯的,如何能在角色和微妙的人物关系中体现故事的发展?他将自己定义为每个人青春里都会出现的一个熟悉形象,于是为自己加了眼镜和钢牙的设计,让人物更鲜活。王乾越为角色的倾注,也让观众记住了庄远这个角色。

编剧李洋和母紫馨分享了故事的创作层面构思的核心:对照与交叉。他们表示处理人物之间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彼此对照,剧中角色性格冷热对照、原生家庭对照、人生轨迹对照,等等。对于编剧来说,他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从17岁青年人的回忆中吸取力量,打造一个“楚门的世界”。大家以为黄瀛子是整个时间的推动器、所有人的凝聚力,反而恰恰她是最大的病人,以达到真正的治愈。《要久久爱》的爱除了各种情感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善意,这个社会虽然有很多不幸,但善意可以治愈很多友爱的东西,让人们继续汲取往下行走的力量。

文/记者杨文杰统筹/满羿

[责编:张晓荣]

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