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生活 > 微博 >

短剧,不只是暴富神话

时间: 小采 微博

短剧行业从来没有如此被关注过。

上次关于短剧的大规模讨论还是在去年年末,一向闷声发大财的小程序短剧因为出海被国内媒体大范围关注,随即迎来了最严厉的一波政策监管,大量擦边作品下架,这其中不乏营收超千万的头部作品。一时间,唱衰短剧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预测短剧将死。结果,不过小半年的时间,短剧行业又再一次带着高关注度和高收益回归,甚至成为了今年春节档的“暴富神话”。

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先后发布、召开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计划以及“2024新春档精品微短剧推介会”,助力微短剧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高潮。这也注定,微短剧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24年,短剧行业正式进入了全面爆发期。那么,拍短剧就能赚钱吗?这一行真的没有门槛吗?长剧到短剧就是降维打击吗?只要挤进这个行业就能成就以小博大的千万收益吗?短剧行业目前还有哪些问题存在呢?带着这些问题,娱理工作室走访了短剧制作行业的上下游,一起剖析短剧行业的未来还有哪些可能。

商业模式遥遥领先

首先要明确的是微短剧的概念。

目前,行业中的微短剧分为三类。第一类,单集时长在10分钟左右,总集数15~20集左右,主要集中在长视频平台播出,依旧是横屏拍摄+播出为主,除了时长和演员的选择之外,几乎和观众熟知的长剧无差异,商业模式方面主要还是版权+分账,本质依旧是TOB的模式。

第二类,则是单集时长在3~4分钟,总集数5~20集左右,主要在短视频平台播出,竖屏为主,演员多为小有名气的影视剧演员或者网络红人,背后的制作公司多为MCN公司,这类的视频多为广告商植入+定制,价格随演员或网红的流量、人气变动,个体差异较大。

第三类,就是今年春节档最红的“小程序短剧”。单集时长1分钟,总集数在60~120集之间,主要播出平台是各种小程序。单集或整部付费,每部剧从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是完全TOC的盈利模式。

观众在短视频或社交媒体上看到此类短剧的投流广告,点进小程序后观看,这类小程序短剧的演员多为新人,主要靠着极致的剧情吸引观众不断付费,用户充值金额和平台+制作方的收益直接挂钩。

今年爆红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也就是“小程序短剧”的代表作。虽然目前看来,这三类微短剧都有爆款作品产生,但小程序短剧依旧是从业者们普遍最看好的赛道。

“微短剧最厉害的其实就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10分钟的横屏短剧其实本质上和长剧一样,更像是长视频平台的边缘化产品,没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未来,付费一定是微短剧主流,无论是广告主付费,还是用户付费。”王倩说。

王倩此前就职于传统影视公司,来到微短剧行业的这2年,对于她的冲击很大,“即便是广告主付费,背后还连接着播出平台的电商,直接打通售卖,这相较于原来长剧的广告植入来说,是很大的革新。”

长视频平台奋战多年,不断地培养用户的付费意识,用大量的精力去撬动广告商投放,缩减项目,减少开支,降低制作成本,最终实现降本增效增质之后,才在近几年开始实现平台盈利。

而对于微短剧行业来说,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盈利,甚至创造了上线首日充值超2000万的“神话”,之所以称之为“神话”,因为目前尚没有片方来认领这个数字,且最初发布这个消息的人也已经将其删除,但就其热度来说,也已经超过了很多长剧。

“这种由小程序+投流+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内容行业中非常理想的一种状态。”王倩说。有了先进的商业模式,走通了付费的道路。那么,拍短剧赚钱吗?在采访中得到的统一回答是“赚”。

“短剧行业的主流营收模式是这样的,平台拿到小说版权或者剧本,然后去找承制单位,承制单位负责制作交片,最终按照承制费+分账来结算。”西安惊叹号文化内容负责人鲁蔓介绍说,承制费的盈利金额是有限的,大概是制作费的15%左右,但如果一部短剧成为了爆款,收入的上限就非常可观了。

制作费、版权费全面暴涨

鲁蔓算是进入短剧制作行业比较早的人,前两年,她带着团队做一部小程序短剧,拍摄周期在6天左右,制作费约7万元。而如今,早已经翻了3倍不止,“现在一部剧100集左右的短剧剧本,就要8万元左右了,更别提其他的拍摄费用等等。”

“目前小程序短剧的制作成本最高在百万左右,但也是少数,大部分的制作费用在50~60万。也有一些成本相对较低的,也至少25万~30万元。”杨婷说。杨婷曾供职于短视频平台,接触过大量的短剧项目,一路见证了行业的成长。

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制作成本是1.2万/分钟,无论是制作成本还是目前的收益情况,都算得上是目前小程序短剧的天花板。

如果同类对比视频平台S级的长剧,一部S集的长剧单分钟成本约在6万元左右,这是短剧目前远远达不到的程度,甚至3万/分钟的内容都是少之又少的,王倩说,“如果用长剧的成本逻辑去看,很多短剧连A级剧的成本都达不到。”

也就是说,短剧的整体行业水位并不高,但杨婷认为,“在短剧行业,高成本不一定会带来高品质和高收益。”即便观众觉得现在的小程序短剧就是“小low剧”,但这样的内容就是牢牢抓住了下沉市场。

今年,很多传统影视公司也开始在短剧领域发力,柠萌影视、完美世界、华策影视等多家头部影视公司都开展了自己的短剧业务,并播出了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有着不错的流量,但相较于《我的八零年代当后妈》这样的头部作品,依旧有着一定的差距。

“做长剧出身的创作者对于下沉市场的了解一定是严重不足的。”王倩毫不避讳地说,“我们也试图下沉,但确实能力有限,我们当然希望短剧可以迈向主流市场和用户,但目前还是得从下沉做起。”

除了传统影视剧公司的内容布局,很多在长视频平台做网大、分账剧的公司和团队也开始大量涌入短剧市场,相较于早年的非专业团队,网大、分账剧的制作团队进入,也直接抬高了制作成本。

制作费用一路上涨,短剧的IP价格和剧本价格也在逐步飙升,“小程序短剧的小说IP都是中尾部的小说,价格很便宜,也就几千块一部。而如今,稍微流量好一些的,或者品质比较好的小说,版权费用就已经涨到10万了。”杨婷解释到。

与传统影视行业以导演、制片人为中心的制作模式不同,短剧行业中几乎是以编剧为中心的,算得上真正的实现了“内容为王”,“我们公司的编剧岗位是一直在招聘的,虽然这一行的入行门槛不高,但想写出好本子并不简单。”王倩说。

短剧的上游公司掌握着海量的小说IP版权和众多小程序,握住版权和发行两大出口,也几乎形成了小程序短剧的行业垄断之势。

野蛮生长

杨婷明显感觉今年自发冲上热搜的短剧内容更多,在平台工作多年,哪些是依靠营销手段冲上的热搜,哪些是观众自发讨论的内容,她一眼就能辨别,“这说明用户的关注度有非常大的提升,包括我自己刷短视频的时候,也有很多博主自发的推荐这些短剧,而且点赞数都很高,这在以往是没有的。”

前两年,从业者们还需要不断地向观众解释什么是短剧,而如今,已经可以从用户端明显感觉到观众对于短剧的认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可以理解为现阶段的小程序短剧行业的最高生产力代表,但是它的出现并不算太意外。”

在商业模式的推动之下,小程序短剧已经到了可以破圈的端口,“即便不是后妈,也还会有其他的作品出现。”

小程序短剧依赖投流。投流基本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繁华的商业区投放大屏幕广告,找到对内容感兴趣的人,然后再反复推荐,最终将用户引导到小程序上,完成观看和付费行为。

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被观众吸引呢?“是能在短时间内刺激用户产生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内容。”王倩说,用户是否划走的动作很私密,在短暂的几秒钟之内吸引到用户非常关键。

简单的来说,小程序短剧的核心内容依旧是“爽”,虽然在政策监管之下,那些擦边的内容已经下架,但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甚至愈演愈烈。

“目前,小程序短剧的爆款方法论之一,就是模仿+洗爆款剧的剧本。然后在服化道上做一些升级。”万有引力影业的负责人说,当然,她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但这种现象在小程序短剧行业依旧很难改变。

随便点开一个小程序就能看到很多《重生XXX》《腹黑XXX》等内容,萌娃文、重生文、赘婿文、穿越文都是小视频短剧的热门题材,同质化的内容一抓一大把,某一个题材红了,很快就会看到无数的“复制品”。

可以说,小程序短剧依旧处在野蛮生长的状态之中,“这样的情况应该会在2024年有一些改变。”文中的受访者们都先后提及了“内容制作的标准化流程”在越来越多专业的团队进入到短剧行业之后,必然会将行业的乱象进行规范,无论是剧本的抄袭问题,还是制作水准、审美体系的问题。

短剧行业依旧充满朝气,但也绝不是任谁都能捞一桶金的行业。鲁蔓的团队一年可以生产80~90部短剧,其中可以拿到一些分账的项目只有5~8部。万有引力影业的负责人也认证了这个说法,“短剧行业的爆款率在10%左右。”

短剧行业很残酷,不能只被“暴富”蒙蔽双眼。

(本文王倩和杨婷为化名)

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