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男艺人开始有姓名
他还没完全适应如今被关注的状态。
见到陈靖可是在周五的早晨,他正在公司化妆,准备接下来一整天的通告。新年过后,《烟火人家》进入了密集的宣传期,先是一天两场扫楼活动+两场直播,紧接着第二天还有2场线下追剧团,在粉丝们一句一句“老公”的呼喊,和不断冲上热搜榜的话题中,内娱终于有了陈靖可的一席之地。
这个春节,陈靖可的工作人员忙疯了。不断接入的电话,不停回复的微信,在一整天的通告中,陈靖可的经纪人几乎一刻不停,从确认服装到对接商务细节,同时还要处理很多邀约电话,影视剧项目、综艺节目纷至沓来。
他的执行经纪人也是如此,一整个春节假期只休息了2天,其余的时间都在7✖️24小时的工作,“一切来的太突然了。”她说,工作之余,她赶紧给自己下单了两盒补品,来应对自己的透支。
陈靖可的工作团队都还没来得及补充人手,经纪人+执行经纪人+化妆师+跟拍摄影师就已经是跟在他身边全部的工作人员,还没来得及招够人手,他本人也还没有助理,出发前大包小包的衣服,陈靖可会自己提起来就上车,完全没有一丝明星架子。
活动当天,除了两场见面会之外,他还要有一次户外拍摄,穿着单薄的衬衫在只有1度的北京户外喝着咖啡,即便整个人冻得发抖,表情依旧闲适。两场见面会之间,要调整服装,重新拍照,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漏掉。
活动之后,还有两家媒体专访,与其他艺人不同,陈靖可的团队给了他很大的自由空间去独自面对记者的提问,采访过程中,他回答的每一字的回答都是发自其内心的,真诚的。而这也是陈靖可所希望的。
陈靖可说,“现在这样刚刚好。”
有一些人气,但还没有成为“顶流”,有了可以选择剧本的空间,同时也依旧可以自在的生活,踏实地当一个真实的“活人”。作为一个敏感、细腻,需要很多独处空间的I人,他担心自己某一天一看新闻,都是关于自己私生活的消息,“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在现场拍完戏之后,能到处溜达一下,有一些可以自己走走看看的空间。”
陈靖可过去的微博几乎全都是这样感受生活的瞬间,“我就是喜欢拍戏而已,希望我可以一直做自己。”
以下是陈靖可自述,根据对话实录整理。
我和表姐的关系特别好,她是一个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仅有的5条朋友圈中,4条都是关于我的,“陈靖可出道”“陈靖可演的剧播出了”等等,每次看她的朋友圈我都很感动,同时又觉得有义务让自己越来越好,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姐姐从来不会给我压力,她只是默默地爱着我,但或许是我太敏感,总是感觉要回馈一些什么。我常和我姐说,“姐,你发了朋友圈,他们也不知道我是谁呀。”但姐姐还是会给我“宣传”,反倒是这次,江杨和张小彦两个角色都被看到了,她却什么都没发。姐姐说,“发完朋友圈肯定很多人来问,又挺麻烦的。”
在别人看不到我的时候,替我鼓掌,在被外界关注的时候,又默默地退居幕后,虽然我很小就出来上学,甚至和亲戚们联系也比较少,但我始终觉得,我努力的大部分原因是家人。
从过年到现在,很多很久没联系的同学们也都给我发微信,这种突然的联络让我这个I人措手不及,再加上最近确实事情也会比较多,我回复的就比较不及时,有时候也担心,他们会不会觉得,“怎么红了,就不理老同学了。”
我一般回复他们的微信都会直接用语音回,听见我疲惫的声音,联想到我劳累的状态,或许他们就失去了对于娱乐圈八卦的求知欲,更何况我真的一点八卦都不知道,有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前几天一个我高一时候的同学给我发消息,我们关系还不错,高中分班之后虽然不是同学,但是高三的时候也经常一起去图书馆,还会相互讲题之类的。他告诉我,他看到有人骂我就会帮我去解释。我和他说,“想要骂的人,不管怎么样解释,他们都会骂,讨厌我的人,看到你的回复也会大做文章。”我会担心,他们会不会因为帮我说话而被误伤。
小时候,我是一个小胖子,个子也很矮,家里人都是拿我表妹来和我比身高的,我比我表妹还要矮一截。甚至因为外貌遭受过校园暴力,直到初三那年,我一年就长高了12公分,整个人也瘦下来了,才开始长开一点,慢慢变得比较多人关注。
那时候我其实心里挺难受的,因为我觉得我的灵魂也值得被爱,我其实挺有趣的,看我之前发的微博就知道。上学的时候,也不是什么高冷校草的人设,而是很真诚地对待所有人,但为什么我长高了,大家对于我的关注点就都来自于我的长相,这个想法让我一直对自己有一点自卑。
我知道,一个演员自卑肯定不是好事,但是这也让我清楚地意识到,作为演员,不用刻意在意自己的颜值,比我长得高的,身材比例好的,长得帅的人会有很多,但我觉得我最特别的是心灵和审美。
2018年出道至今,6年过去了。
我们演员杀青就失业了,出道至今,最长的“失业期”大概1年多,那段时间还是挺考验心态的,完全没有目标,也不知道下一个工作在哪里,有人建议整容,有人建议多出去认识一点人看能不能帮助自己。
当时我也去尝试出去认识一些人,但后来发现,逼着自己去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情,我也不一定做得好。去到饭局上,我只会打一个招呼,然后尴尬地坐在那里,也说不出什么,那不如我做一些不需要说话的,自己更擅长的事情。
到了最后大家也就不再逼你了,只是有项目的时候就叫我去试戏,近2~3年,我的每一部剧,每一个角色都是我试戏试成功的,都是实打实靠自己努力来的,我从没有去做超出我能力范围,或者舍弃掉自己一部分内心才能得到什么的事情。
2021年,我拍了《不就是拔河么》,当时,我们全剧组都对这部剧充满期待,我投入了100%的热情和创作力在郭炎这个角色身上,剧组所有人的关系都特别好,充满热情、创作欲,我们都觉得这部戏一定会好,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那段时间其实有点小抑郁,因为我觉得我的审美出现问题,我喜欢的东西是不是和大众不一样?但我的审美没那么容易改变,我更没有办法去改变大众的审美,那我是不是注定不适合做演员?
审美决定了演员的表演方式和选择什么样的剧本,以及整个人呈现出来的感觉,我是《不就是拔河么》的男主角,我是不是没把这部剧抗下来?是不是造型再帅一点?或者看剧本的时候想得再多一点就好了?我心里总是带着愧疚的。
这部剧之后,我又拍了2年多的戏。其实我挺幸运的,总是一部剧杀青,就遇到另一个合适的角色,试戏之后再进组。如果试戏不通过,就马上再找下一个,可能我会好奇这个角色最终找了谁,但我不会留时间去反复思考为什么不是我,这个世界机会很多,不是吗?
到了2023年,我和经纪人、公司都讨论过,怎么拍了2年多的戏了,一部剧都没播?演员这行竞争激烈,很多演员可能一部古装剧就红了。做演员,说不想被关注是假的,我也羡慕,我也想说为什么不是我?我是不是太倔强了?是不是为了去满足大家的审美就去拍一部剧就好了?
就在我不断怀疑自己的时候,我接连播出了3部剧,《黑土无言》《在暴雪时分》《烟火人家》,我非常感动的一点是,这些被观众看到并喜欢的角色,是我没有迎合任何人的喜好,就只是按照我的理解选择并演出来的,江杨、张小彦的被喜欢说明我的审美终于被观众认可了,说明我固执的坚持是对的。
我觉得我只是有一波热度,但我没觉得我就是红了,确实,这几天对接过来的工作更多了,但有了流量,也只是多了一个可以拿下角色的筹码而已。
看见上热搜,其实我有时候挺害怕的。
我怕别人觉得我是故意在营销。但说实话,我真的没花钱,我要是有钱,为什么不在《不就是拔河么》这部戏播出的时候就花呢?明眼人都知道我对这部剧的感情。我其实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不希望别人觉得我有坏心思或者想要高调地去做什么。
有时候看到评论说,“你最近营销好多,是想红了。”我当然想红,我当然想选好的剧本,只有红才能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就不在乎那些审视的眼神了。
这几天总是被工作人员催促着在各种平台上和发动态和粉丝互动,但我不喜欢把这种分享像完成作业一样去不断打卡,反而是希望更多的随自己的节奏和分享欲去和大家交流。
说实话,我还不太知道怎么去和我的粉丝们交流和沟通。只能尽我所能去表达我的所想,然后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我的粉丝,我不希望被“爱”强迫着一定要去做些什么。比如参加活动的时候,先做完了发型才去搭配服装,可能粉丝们对发型不满意,就开始指责工作室。
其实这次的发型完全都是我自己决定的,工作室管不了什么。我绝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一定会有缺点,但我是一个成年人,有自己的辨别能力,爱我的人也相信我是一个有自主判断能力的人,对吧?
我也在慢慢习惯被关注的生活,同时,我也希望我依旧是一个真实的人。我知道演员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就会被周围的人保护起来,我会在别人想要去保护我的时候,把他拉开,告诉他“我不需要”。被保护得太好,被捧的太高都太危险了。
我是一个比较痛快随性的人,我也因为我的随性获得很多快乐,I人确实会很内耗,喜欢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干,耳机更是我的本体,随时随地都想带着耳机,开始享受一个人的世界。但最近我在反思,这样的“独处”是不是在逃避。
在此之前,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剧组拍戏,朋友或者工作人员叫我出去或者做什么,我都会拒绝,因为我只想拍戏。现在到了密集的宣传期,不停地拍摄、发物料,其实也是我应该做的。
人在被追捧的过程中最容易浮躁。我最近在不断适应的就是告诉自己不要失去本心,人常常会对从前的自己说我是不会变的,但其实,一定是会变的,只不过是改不改变本质和变多少的问题。
张小彦说过,“永远不要做一个随大流的人,永远不要怕选择一条冒险的路。”我也不能随大流,一定记住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坚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不希望丢掉我的自由,希望自己尽快找到平衡。
当演员,拍戏是我的终身事业,我不可能赚一些快钱就跑了,未来,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