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生活 > 微博 >

能文能武,没有元芳,狄仁杰为什么不一样?

时间: 小采 微博

2024年春节档,《大唐狄公案》被视为优酷“开年剧王”的热门选手。

凭借“狄仁杰IP”的知名度,以及周一围、张若昀、陈都灵、王丽坤、张嘉益、钟楚曦等多位知名演员加盟,截至开播,《大唐狄公案》微博&优酷双端最终预约量达844.7万,打破优酷历史预约人数记录。与此同时,奈飞也购入了该剧播出版权,成为奈飞首部购入的中国古装悬疑剧。开播当天,很多网友还发现,优酷在主页中给到《大唐狄公案》八屏推荐的大排面。

2月6日首播后,《大唐狄公案》同样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认为其制作精良、节奏在线,有继《长安十二时辰》后的“古装悬疑爆剧相”。但也有部分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一版狄仁杰形象不够踏实、稳重?狄仁杰为什么会武功?身边的随从为什么有男有女?

于是,娱理工作室梳理了《大唐狄公案》的播出部分和原著内容,分析了其在角色、案件、结构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结合近40年来国产剧中狄仁杰形象的演变,或许可以为这些质疑找到答案。

西方作者笔下的“中国侦探”

《大唐狄公案》中,狄仁杰最大的不同,源自他是一位西方作者笔下的“中国侦探”。

《大唐狄公案》改编自荷兰作家高罗佩的同名小说。高罗佩写下这本小说的灵感,源于他随手翻看的一本清代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即旧本《狄公案》。看到这本书时,他发现里面的断案故事远比他买的英文侦探故事精彩,便着手将旧本《狄公案》翻译成英文,后又以此为蓝本,创作出《大唐狄公案》系列英文小说。

这便决定,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既不同于古代中国传统士大夫形象,也不同于西方的福尔摩斯等名侦探。他曾在笔记中写到:“在狄公身上,我将中国人对秉持工艺、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学者型官吏的传统理想,于我自己对西方理想的国家公务员的想法结合起来”。

剧版《大唐狄公案》中的狄仁杰,一开始在赶考科举,后被皇后提拔为蓬莱县令,从而侦破一系列案件。此时的他,还未位居宰相,无法坐在朝堂里运筹帷幄,只能亲自和助手们勘探现场,翻阅资料,蹲守线索,相当于几个人干了一个团队的活。所以他在剧中的形象,还不是老年狄仁杰的稳重多谋,而是极具实干精神的“工作狂”。

观众对剧版《大唐狄公案》的争议之一,还在于狄仁杰竟然会武功,而不是由护卫保护。其实,高佩罗笔下的狄仁杰就是会武功的。在《黄金案》第二回,狄仁杰就曾手持雨龙宝剑,单挑前来劫道的马荣乔泰,并占据上风,而这也成了他走南闯北,破下诸多奇案的基础。

不同于西方“马普尔小姐”式的安乐椅神探,《大唐狄公案》中的狄仁杰,更多使用一手勘探出的线索断案,而不是远端拼凑线索断案。比如,第一案凤印案中反转的核心线索,就是狄仁杰在旧友贺大荆灵位前,通过偶然嗅酒坛发现的。

在中国观众心中,狄仁杰曾有一个知名心腹叫李元芳。他武功高强,忠心耿耿,助狄仁杰屡破奇案,这一设定来自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但在真实历史上,李元芳是明代嘉靖年间大臣,与狄仁杰的年代相差了800多年,二人是毫无交集的。

而在《大唐狄公案》原著中,狄仁杰的助手则有四个,分别是洪亮、马荣、乔泰以及陶干。

根据追剧日历,剧版《大唐狄公案》的探案小分队中,狄仁杰的妻子曹安加入了探案阵营,陶干则没有出现。洪亮的设定等同于管家,主要给狄仁杰提供精神和生活上的支持。

马荣和乔泰则主要负责武力支持,其中马荣的身份从男性变成了女性,和乔泰的关系也从异性兄弟变成了兄妹。从剧中情节可以看出,乔泰较为忠厚可靠,而马荣擅长各类诡计,能在关键时刻帮助狄仁杰。

重推理,快节奏

在结构设置上,剧版《大唐狄公案》也较原著进行了部分改动。

首播四集的《凤印案》为剧版原创剧情,主要通过一桩凤印被窃案,介绍剧中几位主人公——狄仁杰、洪亮、马荣、乔泰各自的性格特点,分工能力。更重要的是,前四集借案件交代了整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而这正是狄仁杰系列作品不同于其他侦探小说的最大特色。

《凤印案》牵扯出了当朝的两股势力——皇后派和反皇后派。

其中,以皇后为首的派系倡导革新,而以长孙卿代表的反皇后派则忌惮她的势力,唯恐“阴阳倒错”。案件背后的真相,还暴露了狄仁杰与恩师魏无疾的立场冲突。魏无疾认为,新意味着变,意味着乱,意味着断头流血;而在狄仁杰眼中,新意味着公平、繁荣,即使害怕也值得一试。也是因为对“新”的坚持,在第四集结尾,狄仁杰被皇后选中,派去蓬莱历练,担任知县,匡扶正义,探寻真相。

第五集开始,原著中的案件正式展开。

从片尾字幕和追剧日历中可以发现,剧版《大唐狄公案》一共有九个案件,平均每4集为一个案件。5-12集为蓬莱篇,其中5-8集的《屏风案》,可对照为原著中蓬莱篇的《四漆屏案》。9-12集的《黄金奇案》,可对照为原版的《黄金案》;13-18集为兰坊篇,包含《雨师传说》《红亭子》两个案件。

具体案件上,剧版《大唐狄公案》更重实证推理,且节奏较快。第一集中,编剧没有用大篇幅铺垫时代背景、狄仁杰科考的前史,以及遇到马荣、乔泰的过程,而是直接以一个偷盗案展现狄仁杰如何凭借细节断案。第一集片尾,主线凤印案发生。第二集开始,狄仁杰正式查案,第三集找到关键线索,第四集案情反转,真相浮现,背后的阴谋也缓缓展开。

《大唐狄公案》原著不同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另一点,是高罗佩没有让凶手一开始就被指认,而是遵循西方侦探小说经典写作思路,让读者跟着侦探抽丝剥茧,体验解谜的快感。《大唐狄公案》译者之一冬初阳曾称:“《大唐狄公案》不属于中国传统旧公案小说,也区别于一百年意义上的现代侦探推理小说,可以称之为新派公案小说,或新公案小说。”

剧版中,也出现了很多线索供观众和侦探一同破案。比如,狄仁杰在查验烧焦的尸体时,发现口中没有粉尘。观剧经验丰富的网友,几乎同时在弹幕里和狄仁杰做出了“先杀后烧”的判断,并引用了宋慈《洗冤录》中的记载。

诚然,由于阅片量的增加,以及知名演员的使用,很多观众在凤印案初期,容易猜到后续脉络和幕后黑手,导致剧情悬疑感减弱。而当案件进入《屏风案》主线后,悬念和节奏则有明显提升,相信观众会有更好的观剧体验。

40年来,中国观众看过哪些“狄仁杰”?

作为一部古装悬疑剧,剧版《大唐狄公案》在品质上已经做到可圈可点。但它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塑造出一个能让观众信服的,全新的狄仁杰形象?

在中国观众心中,包拯和狄仁杰是最为熟悉的中国古代神探,基于这两位人物的影视改编也从未停止。

从剧集领域来看,狄仁杰这一角色首次在荧幕上亮相,是1984年的电视剧《武则天》中,以臣子身份出现。1986年,改编自《大唐狄公案》的影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播出,这部剧虽然只有14集,但却翻拍了原著中的五个案件——《玉珠串》《黄金案》《莲花池》《断指记》和《四漆屏》。孙承政饰演的身着官服、眼神锐利、身形瘦削、留着长须的狄仁杰,成为观众心中早期狄仁杰经典形象之一。1999年,该剧又播出了第二部,呈现出了《御珠案》《紫光寺》等十个案子。

更为当代观众所熟知的,则是2004年播出的,由钱雁秋执导,梁冠华主演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由于该系列为导演兼编剧钱雁秋原创剧本,其中的案件、大部分角色和《大唐狄公案》基本没有联系。但由于其极高质量的制作水准,以及梁冠华、张子健等演员的精湛演绎,使得《神探狄仁杰》前三部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都进入了年度前三,第二部更是成了年度收视冠军。

《神探狄仁杰》系列的热播,也让“胖胖”的老年狄仁杰和忠心的护卫元芳形象牢牢印在了观众脑海中,甚至捧红了一句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自此之后,但凡再提到狄仁杰,大部分观众首先想起的都是梁冠华的形象。

2010年,《神探狄仁杰》1-3部制片人张文玲重组班底,推出《神探狄仁杰前传》,主要描绘青年狄仁杰的故事,以及李唐与武周两方权位的斗争。富大龙饰演的青年狄仁杰更加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本部作品推理较少,权斗较多,并未再造《神探狄仁杰》系列的辉煌。随后的《少年神探狄仁杰》《通天狄仁杰》等剧集,也均以青年狄仁杰为主线,但风格偏偶像剧,剧情较弱,导致口碑不佳。

2016年之后,狄仁杰便再未有主线剧集作品出现,而是更多出现在网大中。这便导致近二十年过去了,主流观众心中的狄仁杰仍是其老年时代稳重、威严、多谋的形象。所以,当周一围版的狄仁杰出现时,部分观众会觉得他与心中的狄仁杰形象有所差距,甚至觉得饰演魏无疾的张嘉益更像“狄仁杰”。

其实,无论是《神探狄仁杰》还是《大唐狄公案》,其中的狄仁杰形象都是戏剧化改编,距离正史仍有距离,所以并不存在某版演员“更像狄仁杰”的概念。观众相信的,更多的是生活在故事中的人物,这考验的便是主创和演员重新讲故事的能力。

经过前四集的铺垫,第五集开始的《屏风案》在破案进度、叙事节奏、人物刻画上也愈发精彩。能否创造出另一版国民记忆中的狄仁杰,便要看《大唐狄公案》接下来的精彩程度了。

5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