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外慧中的电影《孔秀》
电影《孔秀》是一部纯粹道地的艺术电影,看似波澜不惊、实则秀外慧中。其“慧中”体现在它与时代略有疏离的别样史诗特性,以及辨识度不是特别明显但极耐咀嚼的河北风情。而其“秀外”不仅在于对独特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还在于粗粝朴质而又极度还原的影像风格。
一、别样的史诗气质
《孔秀》能够感动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别样的史诗气质。史诗气质是指作品通过较长时间和较广空间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民族的品格,一个社会的风貌。它一般具有完整人物性格和崇高美学风格,并通过某些外在事物反映社会历史的内部肌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孔秀》具备了史诗性作品的部分品格。它以孔秀这一人物为中心,用如诗的声画语言讲述了近20年的沧桑巨变。1972年稚气未脱尽的孔秀离开父母的呵护嫁给汉章,汉章家是拥有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初为人妇的孔秀忙里忙外,既要工作,又要到印染厂做工。不堪重负的她在印染厂附近租房而居,尽管条件简陋,毕竟有了自己的空间。但可惜的是,汉章是一个妈宝男,处处听从妈妈的指令,对租住在外久不回家的孔秀心生怨念。在妈妈的挑拨下,结婚数年的夫妻二人最终分道扬镳。两个孩子也各有归属,女孩小雪跟了妈妈孔秀,男孩儿跟了父亲汉章。1970年代末,孔秀带着女儿又嫁给了杨同志。谁料婚后杨同志原形毕露,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对小雪恶语相加,甚至动手打骂。在孔秀生下与杨同志的儿子后,小雪的处境更加艰难,被迫借住到孔秀的妹妹家。孔秀忍无可忍,最终决定要离婚,但杨同志此时却因公致残。孔秀只好打消离婚念头,带着杨同志到处治疗,并学习针灸技术,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杨同志。终于某一天,杨同志被医治好,恢复了健康。他感动于孔秀照顾自己,也明白两人已经没有了感情,于是和平离婚。时间来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社会悄然变化,人们以各种方式抒发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印染厂武技术员的鼓励下,孔秀拿起笔开始了小时候的梦想——写作,尽管屡遭不顺,但他坚持不懈,终于开始发表文章。与此同时,他的三个孩子也渐渐长大,女儿考入大学、儿子考入高中。在一个早春的季节,因写作而小有名气的孔秀回到第一任丈夫家看望儿子,遇到正在河滩地上劳作的前夫,二人相对无言,群山耸立无声,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一种苍凉感油然而生,一种史诗味道悄然而至。但这种史诗显然不是波澜壮阔型,而是涓涓细流、岁月如歌型。它尽管有近二十年岁月的流逝,也有多地点的转换,但并没有大开大合的矛盾冲突,更未直接体现时代大潮的涌动。诸如“文革”、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等在中国当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都没有在片中直接被呈现,有的只是与之相关的画报、信息、话语等细节。然而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影片艺术地传达出社会发展、岁月蹉跎、人生跌宕等况味。这正是该片别样史诗气质所在。